您是第 个访问者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品牌建设

第七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作品选登——记录计量人芳华的电能表



记录计量人芳华的电能表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客服中心计量室


     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泛黄老照片上,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检定员站在电能表校验台前,正在进行一只老式机械电能表的误差测试。这位年轻的检定员叫汪俐,她在电能表检定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如今已退休。汪俐说:“我有幸见证了中国电能表从机械式电能表到电子式电能表,再到现在的智能电能表的发展史,见证了计量技术迭代更新。”

    人工校对的机械表

    1982年,14岁的汪俐到武汉电力局仪表室做了一名学徒,学习电能表的修校。20世纪70年代,国产机械式电能表开始在武汉使用。那时候,机械表内装有电压线圈、电流线圈、转盘等,价格昂贵且一块重量达5斤。电能表的维修是对其被损坏的电压或电流线圈重新缠绕组,校对是用标准表测量计量误差。汪俐说:“从现场拆回的机械表,都需要经过修校合格后,才能再装到现场使用。”

    记忆里的机械式电能表,都是裸露安装在墙体或杆上,居民电能表的表面常常积累了大量灰尘、油脂、蜘蛛网等,抄表员每次上门抄表的时候都需要用毛巾擦拭转盘上面的表码区域才能够看清止码。而这种恶劣环境下运行的电能表拆回后,不是直接报废,而是要送回仪表室进行校验后再决定报废或是修校后投运。拆回的表首先要进行清洗,汪俐深有感触地说:“旧表时有伴随刺鼻的焦臭味,清洗需十分仔细认真,手腕手指经常洗得又酸又痛。校表时眼睛要在标准表和显示器上来回看,双手要不断切换档位,随时记录误差数据,最难的还是在修表时重新缠绕线圈,因为这个工序要保证修理后的电能表符合标准。”

    一个优秀的修表工,应当是电表经修理后,不通过调试就能达到标准。刚成为学徒的汪俐为充分了解电能表的内部结构、掌握电能表的性能和原理,曾将报废电能表的每一个部件、每个连片、每个螺丝按顺序拆卸摆放,再一件件还原。就这样,经过长达10年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经过10000多次的反复训练,她成为了仪表班最优秀的修校工。

    精准计量的电子表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量技术不断更新,电子式电能表应运而生。2000年开始,武汉供电公司开始全面推广新一代电子式电能表,24表位、48表位的新式校表台也进入了武汉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早已成为检定班负责人的汪俐第一次接触到电子式电能表校表台时激动地感叹道:通过操作电表按键,显示屏即可显示相应电压、电流、电能量等信息,好神奇呀!电脑控制标准源输入,系统自动记录平均误差,好智能啊!

    从那时起,武汉开始全面实行一户一表,检定员们每天的电能表校验任务量从几只突增到200余只。这让刚刚无比激动的汪俐又陷入沉思:检定员对新的校表台操作不熟练,如何才能完成如此繁重的日校表任务呢?汪俐放弃休息时间,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对新型校表台操作流程先行吃透摸熟,然后对校表员展开培训。同时,为保证现场换表需求,她提出实行检定员倒班工作制。通过检定员们的不懈努力,短短几年时间,电能计量中心共检定了几百万只电子表,到2006年,武汉地区已基本实现电子式电能表全覆盖。

    电子式电能表虽然方便居民客户查看用电信息,但其高精度的计量特性也让大家对这个新玩意的准确性表示怀疑:同样的用电情况,怎么用电子式电能表的电费比原来缴纳的多呢?那时,汪俐常对客户说的话是:“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如果电器关机后电源不拔,原来的机械表就感受不到用电信息,不会进行计量,而电子式电能表灵敏度非常高,能测量到微小的电流,所以大家平时不使用电器时要断电。”通过汪俐带领校表员长达两年的知识普及,电子表逐步被广大居民所接受。

    数据赋能的智能表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电能表不再单一作为计费仪表,而是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发展。2011年,智能电能表开始在武汉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实现了电网企业和电网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需求交互,集中抄表取代了人工抄表,优势十分明显。

    汪俐说,现在计量室的孩子们再也不需要洗表、修表、调表了,因为校表实现了流水线作业,也不需要送表、上表、装表,因为机器人取代了这一切。现在需要工作人员做的是对大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研究,要看电能表运行时是否把所有的实时数据传输回来,传输的数据是否准确,遇到干扰时有没有应对措施等等。传输回来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判断高峰低谷、研究线损降低、发现计量异常、预防大面积停电等,全面实现了智能电网。此刻的汪俐又投入到智能表功能的应用研究中。为提高居民对智能电能表的认识,汪俐利用工作之余,带领同事们整理智能表的相关知识,总结节约用电的常见措施,并编成小册子,对客户进行宣传,有效提高了用户对智能表的认识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2017年,武汉供电公司客服计量室又迎来一批新员工,当年即将退休的汪俐再次穿上白大褂,对这些新员工进行培训,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中国电表及检定技术的发展史,语重心长地说:“看到你们,让我想起了1982年扎着马尾的我,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盯着师傅的白大褂和摆放整齐的电能表。今天我高兴地在计量室看到你们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希望用你们的创造力书写智能化电能计量新篇章。”在她的身上,新员工们看到了计量人高昂的工作热情。

    翻看着一张张机械表、电子表、智能表的照片,仿佛每一张都在叙说着计量人的故事。像汪俐一样的计量人还有很多,他们以一腔饱满热情、一颗奋发之心,孜孜不倦,学无止境,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电力计量事业,书写出了自己的无悔人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