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 个访问者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品牌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建设

“我”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今生

“我”是一座船厂,现用名“武船集团”,曾用名“武昌机厂”、“江汉船舶机械公司”、“湖北省机械厂”…….。我出生在武汉,幼时因战乱居所不定,曾辗转多地,现已定居武汉;我今年已85岁,你不要觉得我年事已高,这对于一座船厂正是最美好的年纪,成熟且强壮,稳重而不失风趣,浅浅的皱纹里藏着的都是一篇更胜一篇的精彩故事……

“我”的前世

一、幼年时光

1934年,我出世了,起名叫“武昌机厂”。初生的我只是一个占地面积54904平方米,员工仅40人的修船厂,但是,你可不要小觑蜗居武昌一隅的“我”,我的诞生开创了湖北省官办近代造船业的先河。

1938年初,南京失陷后,日本侵略军逆江直上,年幼的“我”只能收拾行囊向西撤迁,随之改名为“湖北省建设厅机械厂”,先后辗转于宜昌、万县等地。战争让我背井离乡、到处奔波,也激荡起我体内与生俱来的“红色”血液,战乱期间,我毅然肩负起小批量为内地工厂制造机床设备的光荣使命,成为抗战后方的工业基地,依稀记得敌机在头顶狂轰滥炸,而我们仍在不畏生死、奋力生产……

二、茁壮成长

1949年,武汉解放了,同年,汇集“汉阳船舶修造厂”的力量,我华丽转身,更名为“江汉船舶机械公司”。日益茁壮的我,心怀“助力中华复兴”的光荣信念,1950年,经过夜以继日地艰苦工作高质量完成了3艘驱逐舰和2艘登陆艇的修造工作,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群岛。

1952年,经国家批准,在武昌兴建1条1000吨级的纵向弧形机械化滑道,从而“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随之我定居武昌,正式启用“武昌造船厂”的名字。

“我”的过往

一、一份文件

1955年12月29日,“我”收到一份重要的文件:国务院(55)国发亥字第137号(代电)文,文件确定:“武昌造船厂以水下,水上及700吨级钢质驳船为纲领,再行技术改造,以满足两型舰艇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份文件正式给我打上了红色的印记,让我倍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国防提供精良装备”的信念。

二、有朋自远方来

1956年,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视察了工厂,并从工厂的二码头下岸畅游长江,1957年-1963年,他又陆续14次来到厂里视察,了解“我”的家境,关注“我”的成长,这位朋友不是别人,正是全国人民爱戴的----毛主席。次年,朱德副主席再次造访,并且勉励我们“多造舰船,建好家当”。

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像一股股暖流时刻温暖着我,而我又怎能辜负她的期望,不努力发展呢?1965年-1969年,我们不畏艰难,开创多项军品首件,一艘艘水上、水下舰艇从这里意气风发地驶向中国海疆。

“我”的今生

一、助力飞天

1989年,以军工品牌为基础,“我”无限惊喜的和祖国的飞天梦取得了链接,光荣承接了西昌卫星发射塔架的工程制造,接到这个任务“我”内心无比复杂,一是为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欣喜,二是对未涉及领域的忐忑和谨慎。但是,军工人不屈不挠的性格让我再一次义无反顾,迎难而上,最终提前5天圆满完成任务,荣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质奖,获得了“铸造通天塔大师”的美誉。后续“我”又建造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关键地面设施,并做到了在运行中“一滴不漏”,力助神州系列飞船顺利登天。

“我”在细微之间变化着,从中国的海疆驶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我又是丝毫没有改变的,变化的是我手中的日新月异的成果,不变的是我报效国家的初心。

二、实现跨越

1991年,以武汉市跨度较大的人行天桥“汉阳钟家村人行天桥”为突破口,我毅然地踏入了桥梁钢结构市场,军工人的底蕴和信仰,让我迅速跨入国内桥梁界第一方阵,从人行天桥到市政高架、从长江大桥道跨海大桥,镌刻着我的名字的桥梁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享誉四海内外:“中国第一跨”—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世界第一跨径钢管拱中承式桥—巫山长江大桥;“世界第一跨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武船人挥洒的汗水凝结成一个个金灿灿的奖杯:中国桥梁最高荣誉詹天佑奖6项、鲁班奖11项。

三、我的奥运会

2008年,祖国的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奥运会的味道,承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让祖国人民无比荣耀,而参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让我激动万分,至今那画面仍历历在目:古老的中国画轴如云舒卷,大型舞台打开“地底之门”,数千演员携道具惊现眼前,旋转的“九环地球”上演员环球奔跑,五面扇形的五洲乐台上载歌载舞……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机械舞台设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轮美奂,震撼全球!开幕式后,舞台降至地底,运动场上按编号立即铺上草皮,画跑道,各项赛事陆续精彩上演。这座如梦似幻的高科技舞台,至今仍让我自豪不已。

四、我的南极之旅

南极——这块巨厚冰层覆盖、无数冰山林立的极寒之地,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和探险家前往,这里蕴藏着太多与地球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科学奥秘,去亲手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也一直是我追逐的梦想。无限自豪的是,2016年,我亲手铸造的梦想之船“海洋六号”启航,成功完成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2018年,我的又一艘梦想之船“向阳红01”再次出发,开始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之旅,这艘具有无限航区及全天候观测能力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再次载誉而归,实现了关于南极地质、矿物、微生物及洋流等诸多领域的“全息影像”,这是一次“探险之旅”,也是一次“发现之旅”。

结束语

现在,“武船”展览厅、体育场所、桥梁钢结构、公务船、民船等遍布全国、世界各地,“武船”护国大器也正威风凛凛地驰骋在祖国的海疆。未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为国防打造精良设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使命,在新的更广阔的土地上,不畏艰险、再谱新篇、驶向下一个辉煌。

我的故事讲完了,我的故事还将继续……

 


相关资讯